野外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野外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bat365官网地理科学专业作为具有82年历史积淀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特色专业,一直坚持理实融合、科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历来重视野外实践教学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支撑作用。2023年4月10日至4月26日,2020级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同学以“深耕岩溶山地 探秘多彩贵州”为主题,从实习动员与内容讲解、野外考察和总结等环节,圆满完成《地理综合野外实习》课程所有学习任务。院长周忠发教授、院党委副书记郭锐老师、副院长杨广斌教授、副院长赵宇鸾教授、容丽教授、焦树林教授、罗娅教授、陆晓辉教授、杨恩林副教授、向刚副教授、彭思涛博士等参与实习相关活动。
本次野外实习考察路线从花溪大学城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出发,途经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鼓楼文化艺术之乡黎平肇兴侗寨,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荔波大小七孔,关岭-贞丰花江峡谷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横跨黔中丘原、黔东武陵山地、黔东南黔南丘陵山地、黔西南高原峡谷、黔西北山原,途经贵州八大水系中的乌江水系、沅江水系、柳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北盘江水系,历经9天完成野外实习考察任务后返回学校。
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
4月11日,实习队伍从花溪大学城出发,来到铜仁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重点开展喀斯特低山丘陵包围的变质岩穹窿状孤岛、乌江与沅江分水岭、自然带垂直分异、自然保护价值等内容实习。在这里,杨恩林副教授讲解了梵净山成为穹窿状孤岛的原因及相关证据。容丽教授介绍了梵净山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和自然保护价值,并指导同学们调查枫杨群落的胸径、冠幅、树高、枝下高等特征。罗娅教授分析了梵净山地区的水系发育特征和乌江、沅江分水岭的大致走向。
容丽教授介绍梵净山的自然保护价值
同学们开展植被群落调查
杨恩林副教授讲解梵净山地质成因及证据
徒步考察乌江、沅江分水岭
黎平肇兴侗寨
4月13日,实习队伍离开铜仁梵净山,来到了黎平县肇兴侗寨,主要开展聚落地理、民族文化等实习。在这里,彭思涛博士从侗族同胞迁移历史谈起,介绍了肇兴侗寨的聚落地理特征,以及侗族鼓楼等建筑文化和功能变迁。赵宇鸾教授从土地利用结构说起,分析了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案例,并总结了侗族同胞利用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的智慧。
彭思涛博士讲解侗族建筑文化
赵宇鸾教授分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案例
鼓楼的内部建筑结构
肇兴侗寨的土地利用景观
荔波大小七孔“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
4月14日,实习队伍行进到荔波小七孔,重点围绕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生物多样性、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土)发育特征等开展实习。在这里,向刚副教授介绍了喀斯特地区植物的耐旱、石生、喜钙特征,讲解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生物多样性,并指导同学们制作植物标本。陆晓辉教授介绍了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土)的成土因素及发育特征,并指导同学们通过土壤剖面采样记录和运用土壤比色卡等方法辨识土壤类型。
向刚副教授介绍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特征
同学们在制作植物标本
陆晓辉教授指导同学调查土壤剖面
同学们运用土壤比色卡辨识土壤颜色
关岭-贞丰花江峡谷石漠化治理示范区
4月16日,实习队伍来到关岭-贞丰花江峡谷区,就喀斯特高原峡谷地貌、石漠化成因与综合防治有关内容开展实习,并进行了实习期中专题汇报。该峡谷区是bat365登录平台入口地理与喀斯特环境科教基地,也是bat365登录平台入口与关岭自治县合作共建的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科学野外观测研究站所在地。在这里,焦树林教授介绍了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地貌特征,以及水文与地貌的关系。杨恩林副教授指导同学们通过地质剖面测量深入认识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塑造作用。杨广斌教授讲解了石漠化成因、防治措施和示范推广价值。在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科学野外观测研究站会议室,同学们分9组开展专题汇报,分享此前考察过程中发现的地理问题,并有幸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江教授为点评嘉宾。徐江教授充分肯定了各组同学分享的研究选题,介绍了科学研究范式、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等,也指出了他们汇报中存在的不足,杨广斌教授、焦树林教授、赵宇鸾教授、罗娅教授、杨恩林副教授等老师也与同学们进行深入的交流。
焦树林教授讲解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特征
杨广斌教授介绍石漠化成因与防治措施
同学们开展地质剖面测量
实习期中汇报现场
实习期中主题汇报
香港中文大学徐江教授点评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
4月17日,实习队伍来到最后一站——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对喀斯特“二元”水文地貌系统、洞穴沉积物及科学价值、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等进行考察。在这里,焦树林教授从喀斯特地区独特的“二元”水文地貌系统发育规律谈起,讲解了织金洞的地质演化过程、洞穴沉积物及科学价值,介绍了织金洞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旅游高质量发展思路。完成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的实习任务后,实习队伍于4月18日安全返回学校。
洞穴沉积物(石柱)的形成过程
洞穴沉积物(石笋)横断面及科学价值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实习考察合影
4月19日至4月26日,同学们认真总结野外实习考察所收集的资料和所思所想,完善实习记录本,撰写实习报告,制作小组专题汇报材料。4月26日,学院组织了实习总结汇报会,院长周忠发教授亲临现场指导了本次汇报会。在认真听取各组同学的专题总结汇报后,周忠发表示,本次实习对标地理科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同学们在地理综合野外实习考察中实现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有提高、创新意识有增强,实现两方面突破:一是学生实现了沉浸式学习、参与式实践,二是配强配优实习指导老师队伍,多方向领域的老师参与指导实习,实现1+1>2的实习效果。同学们也纷纷表示,这次实习虽然很苦很累,但受益匪浅,在学科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均有很大收获,希望未来多参与这样的地理实践课程,在做中学、在研中用,真正实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总结汇报会现场
周忠发教授发言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20地理科学班的地理综合野外实习任务圆满完成。参与指导本次实习的老师还有陈露博士和徐志荣老师。
一审(校):陈露;二审(校):罗娅;三审(校):周忠发